公益團體



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
96.09台內社字第0960138590號
捐款方式: 支持郵政劃撥捐款支持信用卡捐款支持信用卡捐款
類別: 身心障礙
地區: 花蓮縣
電話: 03-8576526
連絡人: 曾小姐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網站: http://www.twtulipmov.com.tw/
E-mail: twtulipmov@gmail.com
分享至:


跨海醫治罕病 大耿感恩返鄉
發表日期:2015-10-21



跨海醫治皮質癲癇肌躍症 大耿感恩踏上返鄉路

  罹患罕見皮質癲癇肌躍症,導致手腳不自主顫抖,無法正常說話的跨海個案鄭大耿,
經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以DBS(深部腦刺激術)植入晶片治療,
及復健團隊的職能治療及物理治療訓練,病症已獲得大幅改善,並在十九日出院返鄉。

  今年三十九歲的鄭大耿,來自中國大陸福建省福鼎市,十八歲從軍後出現四肢抽動症狀,
每次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發作逐漸頻繁,每天發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
嚴重時連夜間睡覺時也會發生全身抽搐的狀況。他的家人曾帶他到當地醫院檢查,
僅能以抗癲癇藥物、降低腦部不正常運動等藥物,減低手腳顫抖程度。

  六年前,鄭大耿持續性肌肉抽搐的運動障礙越加嚴重,說話時,抖幅隨情緒變化,
激動時,手腳急遽抖動,無法集中力氣讓他無法生活自理,出門僅能依靠輪椅,
上下輪椅需要人協助,特別是說話單單名字「……鄭……大……耿」三字就得努力一分多鐘。

  長期陪伴大耿的福鼎市醫院神經內科馬振峰科長,不捨大耿健康的心理卻禁錮在無法控制的身軀,
多次帶著大耿的病歷資料參與慈濟國際人醫會,尋求協助。去年九月,
經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及福鼎市醫院協助下,轉介大耿到花蓮慈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評估。
今年三月底,陳新源主任前往慈濟蘇州門診部坐診時,大耿也由福鼎慈濟志工陪同前往蘇州
檢查確定能否接受手術治療。

  經動作評估及智力測試,陳新源主任建議大耿能前往花蓮慈院進行詳細的神經功能檢查。
於是,今年八月,大耿在父親及福鼎市醫院神經外科甘宗仁醫師、慈濟志工陪同下,
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

  原本被評估為肌張力不全的大耿,經過核磁共振、銅代謝等系列檢查及肌張力不全基因鑑測,
並透過感覺誘發電位以及肌電圖的檢查,花蓮慈院神經科主任林聖皇及陳新源主任聯合診斷
大耿的肢體會不自主顫抖是因為大腦皮質異常造成的「皮質癲癇肌躍症」,並合併肌張力不全症狀,
因此先使用藥物治療,評估「肌躍症狀」的改善情形。

  「藥物治療其實是治療,也是診斷。」林聖皇主任指出,肌肉跳動主要是神經功能異常的表現,
在服藥三天後,即看到大耿雖然動作慢,在動作轉換間需要稍作休息外,卻能進步到單手攙扶就能
起身站立、走路。

  再經DBS手術,及完整的職能及物理治療復健計畫,大耿的進步更明顯了,在他的臉上也看到信心。
大耿不僅在舉起單腿出力動作時,顫抖的狀況減少外,動作執行時肌肉也放鬆許多;就連起身走路也能
在不用攙扶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但雙腿肌力因過去約有二十年鮮少被使用,因此目前尚無法支撐大耿
靠自己的力量獨力完成日常活動。

  陳新源主任指出,「皮質癲癇肌躍症」在臺灣屬罕見疾病,國內至今無正式醫療文獻,
而國外僅有幾篇類似的個案報告,但都偏向DBS「深部腦刺激手術」的治療成果,
至於藥物與手術治療同時進行的效果,現今沒有文獻可以參考,但從大耿住院這段時間的觀察,
出院後的持續復健很重要,因此在他出院之前,已先透過視訊與福鼎市醫院復健團隊「交班」。

  十月十六日早上,高瑞和院長、陳新源主任、林聖皇主任、顏惠美師姊、復健團隊、
護理團隊更趁假日前為大耿舉辦慶重生的祝福會。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製作了一本大耿在花蓮慈院就醫
的寫真集,護理團隊為大耿製作了一本滿滿祝福語,並貼有與護理師合照的紀念冊。大耿除了說些簡單
的感謝話語,也用手機寫下心中長長的感動與感恩。臨別依依,他感恩證嚴上人、高瑞和院長、
陳新源主任、林聖皇主任、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以及病房的護理團隊,
歡迎醫療團隊到他的家鄉遊玩,他會努力復健,讓自己站起來、走路,靠自己打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