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志工培訓新聞報導
發表日期:2018-03-11
病患之友會志工培訓 結合健康照護牧靈協會 推動靈性關懷照護
經過密切聯繫,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天主教病患之友會終於和石台華修女達成共識,於7月15日假台北主教公署聯合舉辦病探志工培訓,加強志工靈性關懷照護能力。是日計有來自花蓮、台東、宜蘭、基隆、桃園、新竹、新北及台北各大醫院祈禱室志工、善終祝禱團及聖母軍支團等計130餘人參加。石修女目前正與衛福部國健署合作,推動靈性關懷照護計畫,她的團隊計有8人前來協助授課。
當天上午9時起,由病患之友會致贈每個祈禱室及聖母軍團隊一瓶露德聖水,提供他們探慰病人使用。接著理事長黃金瑜弟兄致詞,以「地鹽世光」的聖經比喻,歡迎大家參與培訓。在會前禱後,交由石修女團隊的古樂樂老師以課前測驗開場,引起動機並瞭解學習者程度。接著由莊臆陵關懷師介紹「安寧照護之靈性關懷與實務」。莊師咬字清晰,以幽默詼諧的口吻,由淺入深,介紹靈性關懷及各種實際案例,讓大家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原來人的靈性有各種面向,每一個面向都需要滿足,但是,隨著年齡和經歷不同,靈性的滿足點也會不一樣;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形成「靈性困擾」,因此,靈性需求不斷被肯定與加強,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而幫助他人發現並解決靈性需求與困擾,並從中找到平衡點,使靈性得到滿足,這就是「靈性關懷」。有位癌末伯伯,自嘆出生於「撿破爛」世家,自己一生也都靠撿破爛維生,生命毫無意義。莊師探望伯伯時,引導他想想自己擁有的,伯伯說他有三個孩子,有當工程師的、有讀碩士的,都不再撿破爛了。說著說著也就笑逐顏開,因為他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了。這就是「靈性關懷」的第一面向,幫助發現或尋求生命的意義。莊師特別指出,對病患第一面向的靈性關懷,可從下列問題去探索:
1.現在或過去的生命中,什麼(人事物)對病人而言是有意義的?
2.如果病人有機會讓生命重來,想要過怎麼樣不同的生活?
3.當這些狀況(例如生命末期、苦難等)發生時對病人有何意義?
有位修女曾說:「自己癌末痛苦時,不需要止痛針,願意藉著病苦體會主基督的苦難,而奔赴天主父家。」這是病苦對修女的崇高意義,
也引申出「靈性關懷」的第五面向:與至高者的關係,即支持病人及家屬探討和闡述他們的信仰。協助患者探索:
1.相信人有靈魂嗎?靈魂未來會去什麼地方呢?
2.是否有信仰?信仰和神的關係如何?
莊臆陵關懷師精彩的介紹,毫無冷場,令培訓志工稱道不已。
第二堂課輪由石修女團隊的臨床芳療師卓芷聿上陣,她帶來了「精油的居家照護:舒壓抗老放鬆」。會場上頓時因卓師的布置,散發出各種精油香氣,令人精神振奮。芳療保養是一件撫慰人心的禮物及紓壓保健養生的自然療法。每當我們接觸精油的香氣時,我們便直接接觸了綠色植物的生命力,呼應著我們體內的綠色基因,喚醒了體內的自癒醫師。日本失智研究,『精油香氣』(日用-檸檬、迷迭香精油,夜用-薰衣草、甜橙精油),能使嗅覺神經的機能再生,活化記憶。而腳底抹精油,每次單方3-10滴精油,可以釋放情緒、協同臟腑經絡能量、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命活力及抗菌/消炎。使用3%玫瑰美容油及玫瑰花水能使容光煥發。課中卓師分發每人一瓶(5cc)活力四射30%隨身精油(成分包含尤加利、薄荷、薰衣草、迷迭香及洋甘菊,另70%荷荷芭油),塗抹於頭肩頸及太陽穴、眉心可止頭痛/助行氣/抗感冒。另一瓶3%冬綠樹按摩油(10cc),可全身按摩以消炎止痛。兩瓶精油讓學員愛不釋手!總之,應用芳療可以促進健康、經歷幸福,終生保養自己,幫助他人。
第三堂課志工服事經驗分享,由林口長庚醫院祈禱室志工鄭明珊隊長分享「祈禱室運作之省思」。鄭姊妹出身教友家庭,信仰虔誠,父母教導她:「服從神父就是服從天主。」所以當神父要求她出來帶領祈禱室志工時,她雖自知能力薄弱,卻也硬著頭皮扛下重擔。服事經驗八年,如今不用投影片,卻能口若懸河,連珠炮式的講述,讓人耳不暇給,欲罷不能,甚至感動到有洋蔥味。她敘述自己從小體弱多病,深知病患苦惱,自從搬家到林口,就參加聖母軍,並隨即跟著長庚醫院祈禱室志工長輩探訪病患。只沒想到才探訪幾次,她就因病患的猙獰或遭遇,回到家中還感到不能自已,心生退堂鼓。神父安撫暫停兩週,祈禱分辨。在祈禱中,聽到耶穌對她說:「妳把每個患者都當作是我。」於是再度燃起鬥志,回到祈禱室去服務。雖然如此,但對於醫院的往生室,總是敬而遠之。沒想到有天晚上自己代女過世,被要求到往生室以代母身分見面祈禱告別。到了醫院,明明往生室近在咫尺,兩腳卻始終無法再踏出半步,心想:「天主和聖母啊!你們何苦這樣欺負我,明知我怕,卻仍要我進往生室。」後來把念珠掛到頸上,聯絡病屬前來帶路,才目不轉睛地跟著進入往生室,完成為代女祈禱的任務。類似情況經歷兩次後,才逐漸克服心中的畏懼。所以說:「我這膽小又沒用的人,竟然還被挑選擔任祈禱室負責人,相信在座每位志工,都可以做得到!」
午餐後由高豫生理事(也是桃園醫院祈禱室隊長)帶動唱,藉著「甜蜜蜜」和「愛的真諦」兩首動聽的歌曲,將大家的精神重新集中。然後主持人吳若薇和鄺子傑理事(都是三總祈禱室志工),把下午的講座,新光醫院放射診斷科及心血管檢查中心陳良光主任(也是輔大醫學系副教授),介紹給大家。他是聖鮑思高堂教友,為大家主講:「影像醫學與健康檢查的應用」。
陳醫師指出,四大健康檢查種類是:一日健檢(包括血液、尿液、X光、癌指數檢查、超音波及各式婦科檢查)、癌症篩檢、腦血管健檢及心血管健檢。目前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是惡性腫瘤(癌症),其中肺癌、肝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為大宗。有位女性志工從發現乳癌(小於1公分腫瘤)到過世才三年不到,為什麼早期發現、切除後復發快速?推斷是因服務過於積極,太靠近其他受檢病人,以致受到許多病人殘留體內藥劑輻射加總傷害,造成所謂的「職業傷害」。另外,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癌,合併標靶藥物治療,存活率很高。目前台灣醫學進步,加上許多藥物健保給付,對民眾的健康是一大福祉。所以發現身體病變,一定要勇於面對、不逃避,早治療早痊癒;即使很難處理,還可藉祈禱力量。
最後一堂課是台北榮總生命之主堂志工張遵亞姊妹分享「從病探到安寧關顧」。張姊妹以其經驗告訴大家病探志工的角色任務,鼓勵學習聖經中的撒瑪利亞義人。由於身心靈常相互影響病人的痛苦,
通常反映在對疾病焦慮恐懼,無助失落,甚至憤怒敵視。有時也會伴隨經濟困難,家庭照顧不足,社會或家庭關係疏離。所以要藉著關懷,試著瞭解病人的需要,予適當協助。例如協助降低內心恐懼無助、協助釋懷沮喪、不捨,或協助經濟困難、家庭照顧不足。身體飢渴,可給吃的喝的,心靈飢渴就給天主。至於臨終關懷,建議以泰澤詠唱祈禱方式,進行臨終生前祝禱。因為柔美的歌聲非常具有穿透力,能把病人的不安與不捨,藉優美的短誦交付天主,也深深安慰家屬。例如:「讚美我上主,並歌頌祂的名,讚美我上主,祂復活我生命。」
在病患之友會指導神師林吉雄神父提醒大家,有時間、有愛心做志工,也要注意自己身心保健後,藉著詠唱天主經,完成會後禱,並於神父降福下,結束了一天紮實的培訓。
天主教病患之友會歡迎您的加入,電話:02-23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