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團體



希望家園協進會
97.2.14屏府 社政換字第0970029590號函
捐款方式: 支持郵政劃撥捐款支持信用卡捐款支持信用卡捐款
類別: 婦幼關懷
地區: 屏東縣
電話: 08-7372562
連絡人: 黃輝正
地址: 屏東縣長治鄉新潭村單座二巷67號
網站: https://webhome580.sino1.com.tw/Default.aspx
E-mail: newhome580@yahoo.com.tw
分享至:


樂齡學習-從婚姻儀式看性別平等
發表日期:2024-06-13



從婚禮習俗看性別平等
-
首先做一面小鏡子,接著大家看著自己做的鏡子,回想自己結婚多少年了?學員們的婚齡約40至60年,老師問:「各位想想還記得你結婚的那天嗎?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
-
讓我們從婚禮儀式開始討論,是否有「被傳統儀式所忽視」的人物或人際關係?
-
>>>像是為甚麼象徵離開原生家庭的拜別女方父母,而男方不用拜別?所謂女性如同撥出去的水,有學員分享以前被長輩說:女孩子不用念多好的書,也不必去上班,反正以後要嫁人,都在家裡,但她非常想要唸書

>>>有的學員是經歷過吃「姊妹桌」的,因為出嫁之後,能同桌吃飯的機會就減少許多,更需要\"好命婦\"來上菜,菜色相關的吉祥話也都是跟往後能生兒子、孝順男方家人有著大大的期待

>>>婚姻中的角力象徵---戴戒指,要將戒指戴到手指的根部,表示要把新娘「壓落底」,期許婚後能壓制,誰的比較難戴上,未來的婚姻主導權就在誰手裡,甚至要趁對方睡覺時,把自己的衣服鞋子壓在對方的衣服鞋子上面
-
種種儀式隱含許多對新娘的期待,以及婚後冠夫姓,學員們三分之一都有冠夫姓,還有討論到生子生女的差異,大家真的心有戚戚焉
整個課程討論讓大家有所發現與省思,期許讓性別不平等在此停止,對於已經是或者未來的女婿媳婦、孫子女的婚姻,努力回歸相愛的本質
-
或許你會發現,最後伴侶其實一直是自己。並不是說婚姻讓雙方變得疏遠,而是代表在婚姻的過程中,自身的成長一樣重要
大家討論的意猶未盡,因此我們下回繼續!!作業之一是回家找到一張你當年的結婚照來吧(*‘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