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輩不開心 初探老年憂鬱
發表日期:2024-08-06
【當長輩不開心 初探老年憂鬱】
自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
老年人口延伸出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舉凡正在研擬中的長照3.0、長者照護等議題,
都已成為社會迫切需要關注的焦點,
當我們把聚光燈集中,
伴隨著全台憂鬱症人口突破百萬大關,
那長輩們的身心問題呢?
【老年憂鬱 比你想像的更加嚴重】
憂鬱症人口的逐年遞增,不只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全球每8人就有1人罹患精神疾病,
2023年憂鬱症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主因,
老年人口患有憂鬱症的比例則在7%,
董氏基金會(2015)的調查報告則提及,
目前台灣60歲以上人口已達445萬人,
推估約31萬老年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憂鬱症,
老年憂鬱盛行率約7%~21%,就診率卻僅有1.3%,
當老年憂鬱已經成為社會確實存在的問題,
我們又該如何鑑別呢?
【讓長輩的憂鬱可以被看見】
過往社會對憂鬱症多抱持「想太多」、「要正面思考」等想法,
在這些論述下,
憂鬱症彷彿只是患者內心不夠堅強,無病呻吟,
但假如有可視化的篩檢標準,
又是否可以將老年憂鬱症作為「確實存在的疾病」,
讓老年憂鬱患者得到系統化醫療與社會救助呢?
老年憂鬱症量表(GDS-15)提供一項解決方案,
藉由15個針對長輩心理狀況的是否問題(如:您是否大部分的時間都感到快樂?您是否感覺現在的情況是沒有希望的?),
當長輩的分數在7分以下,表示保持良好心理健康,
7-10分,進行需求評估,心理輔導與諮商,轉介資源,
11分以上,進行需求評估,轉介醫療系統與相關資源,
這讓長輩的憂鬱問題提供一個可視化、可量化的鑑別標準,
也讓大眾對老年憂鬱問題有一個確切認知,
然而,當家中長輩出現這種情況,照顧者又該如何因應?
【除了看醫生,我們能做的更多】
憂鬱症能夠服藥來得到妥善治療,
但陪伴與運動也很重要,
同理長輩的立場,傾聽、關懷,
也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顯著效果,
這點體現在好牧人經歷的眾多個案之中,
規律運動也能預防老化產生的種種問題,
也許,年紀並不是問題,而是能否得到他人的理解與關懷。
參考文獻
董氏基金會 (2015) 。什麼是老年憂鬱_現況與調查。https://www.happyaging.tw/depression.php?id=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