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團體



家扶基金會
64.02.23 台(84)內社字第8475595
捐款方式: 支持郵政劃撥捐款
類別: 婦幼關懷
地區: 臺北市
電話: 02-27278001
連絡人: 台北辦事處總機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482號4樓
網站: http://www.ccf.org.tw/
E-mail: ccftsrd@ccf.org.tw
分享至:


家扶基金會設置「光復彩虹工作站」 陪伴花蓮光復鄉居民重建家園
發表日期:2025-11-14



回想起那一夜,突如起來的洪水沖進屋子裡,家扶服務家庭小彥媽媽仍輕輕顫抖分享這52天的心境…「災後忙著清理家園,家扶社工及時遞上物資與急難救助金…」小彥媽媽含著淚說「那一刻,讓我覺得有希望、我們沒有被遺忘。」

因應樺沙加颱風豪雨造成的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家扶基金會擬訂《災害應變與生活重建計畫》,推動短期、中期及長期重建,並於今(14日)成立「光復彩虹工作站」,結合部落文化與家庭培力促進復原。以創傷知情與文化知情為核心,提供安全、信任與賦權的支援服務,協助受災居民重建家園。家扶基金會董事長劉邦富與當地居民一同種下希望樹並揭牌工作站的成立。自災害發生以來,家扶基金會立即啟動安家、安學與安心服務,關心家庭受災情形並提供相關服務救援行動,亦配合政府安置中心,進駐大進國小、虎爺溫泉安置中心,提供心理支持關懷與行政協助。「光復彩虹工作站」的成立是家扶持續與當地居民同行的承諾,期望為社區帶來持久而穩健的發展。

提供生活、文化與心理復原全方位支持
「媽媽,我明天還能上學嗎?」當看到孩子眼中的不安與迷茫,家扶基金會更加確定成立工作站的重要性。「光復彩虹工作站」以部落文化為主體推動生活重建,整合文化、教育及在地組織力量,提供多面向支持服務。家扶基金會將設立兒童服務空間,提供陪伴、心理支持及課後輔助,協助孩子在安全環境中穩定學習與成長;同時透過提供家庭多元資源,整合修繕、經濟與心理支持服務,協助受災家庭恢復生活基礎。為促進社區參與及青年投入,亦設有志工青年培力基地,鼓勵年輕世代投入重建行動,共同參與社區再生;同時也與當地學校合作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活陪伴,使校園成為復原網絡的其中一環。此外,將參與文化產業平台,協助部落居民透過技能培力與產業重建,發展永續生計。未來亦將參與NGO資源共享平台,促進跨專業合作與資源整合,強化整體重建網絡。

傾聽在地聲音,與在地居民共創重建方向
在重建家園的同時,家扶基金會也高度重視在地居民的聲音。花蓮光復鄉14村共有五千多戶、一萬多人,整體人口呈現高齡化及青壯年外流現象,太巴塱與馬太鞍部落為核心文化據點,也是本次災害重創區域。自災害發生以來,家扶積極參與光復鄉在地民間組織聯合會議,透過對話理解居民的相關需求,並調整服務方案,使資源配置與行動計劃更貼近當地的生活與文化脈絡。同時,也與地方夥伴共同簽屬聲明協議,承諾共同討論並決議重建方向,確保重建工作真正反映在地居民的實際需求與意見。隨著「光復彩虹工作站」的成立,持續扮演整合資源與陪伴居民的核心角色,陪伴大家走向長期生活穩定與文化修復。

未來展望,攜手邁向生活穩定與文化再生
除延續短期階段的服務,中期階段則更強調深化家庭支持與社區合作,發展以文化為核心的長期社區工作模式,持續陪伴社區與需要,提供相關服務與行動計劃,建立在地長期培力制度。重建的不只是房屋,更是文化與信任;這不僅是援助行動,更是一段長期的陪伴歷程。「光復彩虹工作站」將持續支持家庭恢復日常生活,提供長期的心理與教育支持,並透過多元服務強化社區功能。家扶基金會董事長劉邦富表示:「光復彩虹工作站的成立,是我們對在地家庭與社區長期陪伴與支持的承諾。透過部落文化的結合,提供家庭與孩子安全、尊重、心理與教育支持,陪伴大家逐步恢復生活秩序,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在困境中重拾信心與希望,勇敢迎向未來!」。唯有透過在地居民、部落夥伴與外部資源的共同努力,才能讓災後重建順利扎根而持久,攜手邁向生活穩定、文化延續及社區再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