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募專案
專案名稱:中秋傳愛,點亮生命圓缺
勸募核准文號:衛部救字第1131363595號
發佈日期:
2025-08-21
截止日期:
2025-10-12
捐獻項目
【失去光明的震撼:從圓滿到缺憾】
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有近五萬五千名視障者,其中近九成是因疾病或意外等後天因素造成。更值得關注的是,有超過一半的視障者年齡在65歲以上。他們曾擁有光明世界,卻在中壯年或老年時期被迫面對「失去」的現實。這不僅是生理功能的變化,更是人際關係與情感支持系統的一大考驗。
中途失明就像柔嫩葉片轉為乾硬,原本理所當然的視覺功能忽然消失。參加本會中途失明成長團體的成員曾說「不要再太在意(視覺喪失)了,這個變化也已發生了,就去接受它吧」。然而真正難受的是突如其來的落差感:一瞬間失去光明,無法再從事熟悉的工作,與家人互動也變得陌生,讓許多長輩陷入封閉與絕望。看似圓滿的人生,突然出現缺口,這份震撼需要有人陪伴與理解。
【重建自我與連結:從焦慮到有依靠】
視覺改變常引發焦慮與逃避感,「以前像投手,現在變成只能被動接球的捕手」 ──團體成員阿美的喻語,道出許多失明者內心的不安。突然依賴他人使他們質疑自我價值,害怕太任性會失去人際支持,卻又討厭被憐憫。這種被動與孤獨感是中途失明者常見的心理困境。基金會的心理支持服務,透過個別諮商與成長團體,協助他們重新認識自我價值,找到與他人互動的新方式,讓失去光明的心靈重新連結人群。
【點亮心光:重譜人生樂章】
中途失明者成長團體中,我們讓長者用童玩和非洲小鼓遊戲暖身,輸的人要唱老歌或分享心情。曾經沉默寡言的阿源,在遊戲中大方哼唱50、60年代老歌,讓大家發現他也有有趣的一面。團體最後一堂課,我們請大家輪流敲出兒歌旋律,雖然節奏不完整,卻充滿喜悅;願意敞開心扉,代表他們願意讓陽光走進內心。透過社會的理解與捐助,這份「心光」可以延續。心理與社會的支持,讓中途失明長者在生命的缺口填上溫暖與希望,敲出屬於自己的主旋律。